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40章 军工挂牌,战士来试试

第40章 军工挂牌,战士来试试

    清晨阳光刚洒到药厂门口,远处就传来整齐的脚步声。苏瑶放下手里的账本出门,正好看见赵队长带十几个战士过来,都穿崭新军装,抬着块盖红绸布的牌匾。

    “苏主任,我们来给你们挂牌!”赵队长老远就喊,声音洪亮。

    苏瑶赶紧迎上去,又惊又喜:“赵队长,这么大事咋不提前说?我们也好准备准备。”

    “就想给你们个惊喜。”赵队长笑着指挥战士把牌匾抬到药厂大门左侧,“部队多次质检,你们的青霉素完全符合军用标准,总部特批挂‘军工质检合格单位’牌匾,以后你们就是咱们部队的定点供应商了!”

    战士掀开红绸布,金色牌匾露出来,“军工质检合格单位”八个字刻得清晰,还印着部队公章,在太阳下闪闪发亮。乡亲们听说部队来挂牌,全围过来看热闹。李寡妇、二柱子挤在前面,眼里满是羡慕。

    “苏同志真厉害,咱村药厂都成军工单位了!”李寡妇笑着说,语气里全是骄傲。

    “以后咱村药材能卖给部队,再也不愁销路了!”二柱子也激动。

    苏瑶看着牌匾,心里满是感慨。从当初的小作坊到现在的军工合格单位,这一路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她转身对赵队长说:“谢谢部队信任,我们肯定不辜负期望,保证每支青霉素都符合标准。”

    “我们信得过你。”赵队长点头,指了指身后五个战士,“这五个是来学操作的,以后部队要建小型药厂,让他们跟着你学技术,好自己生产青霉素支援前线。”

    五个战士上前一步,向苏瑶敬礼:“苏主任,请多指教!”

    苏瑶赶紧回礼,笑着说:“别客气,互相学习。小张,带战士们去车间,先熟悉设备。”

    小张是药厂老技术员,立马领着五个战士往车间走。苏瑶和赵队长跟在后面,边走边介绍:“生产流程分三步,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发酵、提纯包装,每一步都有严格标准,半点马虎不得。”

    车间里工人正忙。提取罐里的药材咕嘟煮着,飘出淡淡药香;发酵罐压力表指针稳在标准值;包装台上,工人把青霉素装进小药瓶贴标签。五个战士看得认真,时不时掏小本子记,不懂就问小张,小张都耐心解答。

    走到灵泉水稀释操作台旁,苏瑶停下说:“这是咱们的‘秘密武器’。”她指了指桌上的小瓶子,“提纯时加一点这个水,能提高青霉素纯度,还能延长保质期,之前给高原部队的‘长效版’就是用它做的。”

    战士们都凑过来看,叫小李的战士问:“苏主任,这是什么水?这么神奇。”

    “从山里引的泉水,经过特殊处理,含多种矿物质,对药效有帮助。”苏瑶没多解释来历,“你们以后操作要注意用量,每 100毫升药液加 5毫升这个水,多了少了都不行。”

    小李赶紧记在本子上,还画了个小瓶子标“秘密武器,每 100ml加 5ml”。其他战士也点头,把用量记牢。

    中午药厂院子格外热闹。苏瑶让厨房多做了几个菜,红烧肉、炒鸡蛋、炖鸡汤,都是战士爱吃的。陆星辰和陆宇轩也来,坐在战士旁边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战士叔叔,你们在前线经常打仗吗?”陆星辰问,眼里满是崇拜。

    “我们在前线保卫国家,有时候会遇到敌人,但不怕。”小李笑着,从口袋掏个弹壳做的小摆件递给陆星辰,“这个送给你,是前线捡的弹壳做的。”

    陆星辰高兴地接过摆件抱在怀里:“谢谢叔叔,我以后也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

    小李摸了摸他的头:“好啊,以后想当兵,叔叔帮你报名。”

    陆宇轩掏出小账本,坐在战士旁边算账:“叔叔,每支青霉素能治一个伤员,5000支就能治 5000个,要是每个伤员能救三个战友,就能救 15000个战友,是不是很厉害?”

    战士们都笑了。赵队长点头:“宇轩这孩子真会算账,说得对,你们生产的每支青霉素,在前线都能救很多人,你们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吃完饭,战士主动收拾碗筷,小李还教陆星辰叠军被。他把被子平铺在桌上,用手量着尺寸,叠得方方正正像豆腐块。陆星辰学得认真,跟着一步步做,虽然不如小李整齐,却也有模有样。

    “叠军被得有耐心,边角对齐才好看。”小李边教边做。

    陆星辰点头,又重新叠了一遍,这次整齐多了。他高兴地说:“谢谢叔叔,我以后每天都叠军被,像解放军叔叔一样。”

    接下来几天,五个战士每天在车间学操作。他们学得认真,从提取药材到包装,每个环节都反复练,不懂就问苏瑶和小张,直到完全掌握。苏瑶也毫无保留地教技术,还把生产流程和注意事项写成手册,每个战士送一本。

    这天下午,药厂接到通知,首批 5000支青霉素要送往前线。工人赶紧把包装好的青霉素装进木箱,每个木箱都印着“支援前线,保家卫国”。战士也来帮忙,动作麻利地把木箱搬上卡车,很快就装完了。

    临行前,赵队长递给苏瑶一封厚信:“这是前线战士写的感谢信,他们听说你们为了生产青霉素天天加班,特意写的,让我转交给你。”

    苏瑶接过信,心里满是感动。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张写满字的纸,有的字迹工整,有的潦草,显然是在战斗间隙写的。有个叫王磊的战士写:“谢谢苏主任和药厂同志,你们的青霉素救了我的命,我一定好好打仗保卫国家,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还有个年轻战士写:“以前不知道青霉素怎么生产,现在知道你们这么辛苦,我一定珍惜每支药,用胜利回报你们的付出。”

    苏瑶看着这些朴实的话,眼眶都红了。她把信小心折好,对赵队长说:“请转告前线战士,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们,保证源源不断供应青霉素,让他们在前线安心打仗。”

    “我一定转告。”赵队长点头敬礼,“我们走了,等前线传来好消息,再来看你们!”

    卡车慢慢开动,战士向苏瑶和乡亲们挥手。苏瑶和乡亲们也挥手,直到卡车消失在山路尽头。

    回到药厂,苏瑶把感谢信贴在办公室墙上。乡亲路过都要进来瞅两眼,有的还让苏瑶念。李寡妇听了抹着眼泪说:“这些战士太不容易了,咱们以后更要好好生产,多给他们送药。”

    二柱子也说:“以后我家药材优先卖给药厂,多少钱都卖,只要能帮到战士们。”

    苏瑶看着墙上的信,又看门口的牌匾,心里很踏实。她知道药厂责任更重了,既要为乡亲谋福利,还要为国家做贡献。大家齐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份军民同心的情谊,才是最宝贵的。

    傍晚陆战野回来,听说挂牌和送药的事,高兴得不行:“我就知道你能行!咱药厂现在是军工单位,以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出半点差错。”

    “我知道。”苏瑶点头,拉他到办公室,指墙上的信,“你看,这是前线战士写的,他们还等着咱们的药呢。”

    陆战野仔细看信,眼里满是感动:“这些战士是好样的,咱们也不能落后。以后我多帮你盯生产,保证每支药都合格。”

    陆诗涵和陆青苗、陆穗穗也来了。陆诗涵看着墙上的信小声说:“娘,我以后还要写更多歌,唱给战士叔叔听,让他们在前线也能开心。”

    苏瑶摸了摸她的头:“好啊,以后诗涵的歌,也能成战士们的‘精神食粮’。”

    陆青苗和陆穗穗坐在旁边小椅子上,手里拿着小李送的弹壳摆件,嘴里“咿咿呀呀”的,像在为战士加油。

    窗外夕阳把药厂染成金色,门口牌匾闪闪发亮,墙上的信在灯光下格外温馨。苏瑶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军民同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的药厂在这份情谊支撑下,一定会越来越好,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大的贡献。

    夜深了,药厂的灯还亮着。苏瑶坐在办公室,看着桌上的生产计划,心里盘算——下个月扩大生产规模,多招几个工人,争取每月生产 10000支青霉素,支援更多前线战士。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好消息传来,这份为国家、为人民的付出,也会让她的人生更有意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