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峥嵘岁月:援疆一九六二 > 30、弹棉花

30、弹棉花

    没过三天,林德源瞧着大院房马上就完工了,赶紧找到了连长。

    “连长,挖红黏土的事先等等,咱们现在的红黏土够用了,还是去砍点木头,得装几张木床才是,不然也不能睡地下呀!”

    连长恍然,连连点头。

    “对,这事要紧,最好是在屋里再盖上炕,大家夏日头里睡木床,冬天了再睡炕上。”

    林德源笑着回应。

    “放心吧连长,烟囱口都留出来了。”

    “还是你细心,走吧,今天不咋挖土了,去砍树去,小林你到时候先弄出一张床的样子,大家照着去刨,这样你能省劲不少。”

    “得,连长,我明白了。”

    紧接着,连长就带着林德源和战士们上山了。

    赶着日头回来后,林德源顾不得吃饭,开始把木头锯开,把组装用的床板,四条腿,床头床尾等都弄了出来。

    等战士们吃完饭,就能照着来处理木头了,等组装的时候,那就快了。

    不一会连长就端着林德源的搪瓷缸过来。

    “小林啊,你快吃吧,咱们都吃完了。”

    “谢谢连长。”

    林德源一边扒拉着昨天剩下的白菜和小米饭,一边指点战士们组装。

    所有的木床,都是用的榫卯结构,而且用料特别扎实厚重。

    组装完了后,直接放在了木板车上,拉去了大院房那里。

    林德源估计着,等大院房完工的时候,就能直接入住了。

    等下午的时候,林德源又单独一个人处理木头,他还要给每个房间打造两个柜子。

    没多久,一高一矮两个柜子就组装好了,林德源看着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说他木工活没有那么熟练,但也就是没干过多少,但是相应的知识,可是熟记于心的。

    这个高的柜子,用来放衣裳,被窝,矮的就放点日常零碎物品。

    一个房间的大小,装下四张床一座炕,再放上两个柜子,也就差不多了。

    以后的几天,林德源一直在弄这些木头家具,也终于是所有房间都配备齐全了。

    果然没出林德源的意料,四天后七座大院房果然完工了,虽说用的还是木门木窗,大家也仍然很高兴,终于不用再住地窝子了,不用过每天起来浑身都是土沉的日子了。

    最后的门窗安装完毕,大家聚在一起视察着新家。

    林德源掐着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检查,直到七座大院房全部检查完了,这才走出,大声喊道:

    “同志们,打扫打扫,咱们今儿就搬家!”

    “搬家咯!”

    战士们高兴地喊着,急忙提着扫帚,木簸箕扫除尘土。

    他们的大院房不一般,按照林德源的要求,房间里的地面都是用红砖砌的,扫过后不留尘,不怕水,不像土地面,永远扫不干净。

    中午的时候大家随便对付了两口,把地里是新种下的种子视察了一遍,又在牧场转了一圈后,都回了自己的地窝子收拾东西。

    大家兴奋极了,因为今天连长说了,下午集体搬家,也不烧砖了,只要看好土窑就行。

    大家也算是休息了半天。

    林德源拿着一块块木牌,上面写着的是每个战士的名字,一块木牌上是四个名字。

    把木牌挂在每个房间的门口,大家自己找就行了。

    将干草,被窝啥的都抱过来后,放在崭新的木床上,就这么一躺,那叫一个舒坦。

    忙完了之后,林德源来到了第一座大院房的里院子,在最后面的那个房间,是他和阿依古丽的房间。

    这是连长专门安排和特批的,虽说阿依古丽目前不一定在这里住,但是也得给标注上,毕竟阿依古丽也是三连的成员,也是最先帮助兵团战士的本地人。

    他们这个房间与其他战士们相隔较远,旁边都是仓库了,也方便他们两个,而且阿依古丽也好管理仓库。

    林德源和阿依古丽将东西收拾好,该放的放下,两个柜子虽说还有些空荡荡的,不过早晚也能放满东西。

    “感觉特别温馨。”

    阿依古丽坐在床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对头,咱们自己盖的房子自己住,里面倾注了多少心血,能不温馨吗?”

    林德源掐着腰,看着一尘不染板板正正的房间,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是一种来自心底最深处的祥和与宁静。

    不多时,林德源听到了连长的呼喊声。

    “大家都收拾完了吗?”

    战士们纷纷走出房子,却看到连长手里提着几挂鞭炮。

    他嘴里叼着牡丹,脸上的褶皱都带着高兴与喜悦。

    “来,每座房前放上一挂,我专门去县城买的,讨个喜庆。”

    连长把所有的鞭炮分下去,然后掐准了时间,大家一块点上。

    一时间,大院房前噼里啪啦,火红的碎片漫天飞舞,就像大家火红的心情一模一样。

    大家口中的好日子,这不就来了吗?

    下午大家也没干活了,美美的吃了一顿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去了新房里睡下。

    夜晚的大院房中无比安静,林德源知道大家睡得有多么香甜。

    第二天,大家按照惯例视察农场时,发现棉花也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连长便召集了战士们把这十几亩地的棉花摘出来,趁着天好,先把棉花弹出来,再去县城里截取布料做被子,提前备战冬天。

    连长说了,无论如何今年要让战士们睡上暖和的囫囵觉。

    战士们有人在老家弹过棉花,需要准备好木锤,铲头,还早弄上一个吊弓。

    这是老式弹棉花的方法,从元明就流传下来的。

    林德源则决定打造一个箱式弹弓,他在上海的纺织厂见过这玩意,适合大批量弹棉花,而且能节省不少人工。

    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摘棉花的摘棉花,其他人搓绳子刨木头,并且腾出了一个弹棉花的地方,支起了一个木架子。

    棉花不断被摘出来,干过的战士们拿着简易的工具弹着棉花,阿依古丽和林德源也得到了连长的任命,去了兵团的染织厂购买布料。

    因为经费足的原因,林德源和阿依古丽一下子就够买齐了所有战士套被子所需要的布料,虽说现在的棉花是不够,但是还得着这种呢,也省得再去买了。

    他们俩还顺便买了点种子,用来农作物更新和接下来继续垦荒好种。

    棉花很快就都摘完了,之后的几天只留下了几位战士弹棉花,而他们则继续挖土烧砖,但是晚上睡在新房里,大家的疲惫感都一扫而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