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一百年前我死了 > 第1章 迷路

第1章 迷路

    济宁城往东,过了伍辛河羊头山,出了济宁道。

    有一处地界,唤作阳山县,已是属于琅琊道。

    阳山县是个好地方,四面环山尽是穷山恶水,独在这群山环绕中,有这么一县之域的平地。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就有老百姓在此处建起城镇,男耕女织,安宁平和。

    是以阳山县志里开头第一页上便自夸,说此处风光独好,在乱世中也有一番清静。

    阳山县最西面的山没有名字,只是本地人叫多了,便叫西山。

    这一日晴光大好,李老汉赶着五只羊,去往西山上放羊。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种了一辈子庄稼,到老了,实在种不动粮食,便将地划给儿子一大半。

    自己留的那一小半改种些青菜,闲空里喂鸡放羊,补贴家用。

    就这等操劳,也难免让儿媳妇在背后说一句偷懒,想挣巧钱儿。

    李老汉只能在心里叫委屈,挣巧钱儿也得挣来才行啊。

    鸡蛋还热乎着呢,就都让儿媳妇从鸡窝掏走,说给孙子吃,长身体。

    羊放了一年眼看能卖钱了,儿媳妇开口说,过年谁家不杀猪宰羊,便拉走宰一头。

    李老汉忙活一年,就挣个吃,穿都攒不下,想买件新衣裳都得找儿子伸手。

    那儿子也是个争气的,他爹没衣裳穿了,也不说给钱买,当场把自己的短褂脱下来,光着膀子回家了。

    都等不了过夜,当天晚上李老汉就得把褂子给儿子送回去,总不能让儿子明天光着膀子出门不是?

    李老汉走在山路上,盯着肚子鼓胀的母羊,盼着下个小羊羔,到时候匀出去,好歹换个新衣裳穿。

    五只羊咩咩叫着,李老汉一步一步赶在羊后面,捻了根甜叶子的草,在嘴里含着咂么滋味儿。

    到了半山腰,有块小平地,长满了草,领头的公羊兴奋地叫了一声,便上前啃食。

    眼看羊得在这儿且吃一会儿,李老汉便找了块石头坐下,歇歇脚。

    他看着山间的云雾,心中琢磨着回去得在羊圈里多铺些干草。

    不然母羊要是夜里生了,羊羔就在躺在地上,容易受冷。

    他望着山外,便愣了神。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眼前一花,像是有什么东西从自己眼前过去了。

    李老汉左右四下里看看,揉了揉眼,没看见什么东西啊。

    他干脆站起身来,转了一圈,环视四周。

    确实什么东西也没有。

    哎呀,老眼昏花喽,人上了年纪就是不行。

    他这边还想继续坐下,突然又站了起来……

    不对,好像少了只羊?

    李老汉转过身来,仔细数了一遍,四只。

    哎!那只肚子里带羔的母羊呢!?

    这山上石头多草也深,羊吃着啃着走远了也说不定,李老汉倒也没多慌张。

    他先过去牵住公羊,给它套上绳子。

    这公羊是头羊,其他羊都会跟着它走,这样找那母羊的时候,不至于再弄丢剩下的羊。

    李老汉找了块高一些的石头站在上面,山腰往下,来时的路上,没看见有羊的踪迹。

    他转过头来,又看看通往后山的小路……

    那母羊,去后山了?

    李老汉放了这么多年羊,也不是没放丢过,基本上都找回来了。

    他蹲在地上,仔细的看了地面,却没看出哪里有羊的脚印。

    顺着去后山的小路找吧,后山那边树大林深,羊真去了后山,不赶紧去就真找不回来了。

    李老汉牵着头羊,后面跟着剩下的三只羊,进了后山。

    这一去,再也没出来。

    …………

    下午了,日头开始西斜。

    崔九阳腰里挂着青瓷葫芦,扛着自己那“铁口直断,解忧免灾”的幡,在山路上走的一步三摇。

    从济宁城出来,他掐了一卦,卦象只是告诉他往东走,却没说到底去哪里。

    连续十天,算了十卦,都是往东走,他便直直走到了这片山里来。

    走到一处山口,崔九阳又掐了一卦,自言自语:“老天爷咱别玩笑哈,你要是说机缘在威海,我趁早雇一马车。

    到那还有一千八百里呢,靠走那得到什么时候?再给我走死喽。”

    “老让我往东,到底哪里是目的地啊?”

    哎!

    话还没说完,有变化!

    今天这一卦不一样了!

    卦象显示,就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此山这是哪儿啊?

    天机导航只有方向,不显示地名,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

    崔九阳扛着他的幡,找了块高点的石头,站上去,手搭凉棚四处观望。

    发现山口往下,正有一群人围坐在地上,有男有女,好像在争论什么。

    他跳下石头,理了理身上的青布袍,掸掉浮土,将幡打开一手拿好,另一只手掏出个铃铛,叮铃铃摇响,往山口下走去。

    山路弯多,转过一个土坡,那群围坐在地上的人已经站了起来——他们早就听到铃铛响了,正好奇是什么人从山外过来。

    崔九阳一亮相,平头正脸,面若岫玉,青布袍有些污迹显得那么风尘仆仆,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再看看那幡上写着“铁口直断,解忧免灾”,这些人个个都面露喜色——这不瞌睡来枕头么。

    “先生,先生往哪里去?”人群中走出来一个黄脸的汉子,过来拱手行礼。

    崔九阳回了个礼:“哈哈,我乃游方江湖之人,往威海卫而去,各位可有事?”

    黄脸的汉子回头跟其余几人对视一眼,道:“我们是山下河阳村人,我叫李金波,先生怎么称呼?”

    崔九阳道:“看上去您年长我几岁,称您个大哥。李大哥,我叫崔九阳,从济宁城来,不知有什么能帮到你们的吗?”

    李金波道:“有个老汉上山放羊,丢了,这说什么也得找到啊。请崔先生给算一卦,起码知道人是生是死。”

    丢了?

    此处一路走过来,群山环绕,出去的路不好走,进来的路也少,人能丢到哪去?

    本地村子的人,他也不可能迷路。

    崔九阳道:“能给我一件走失之人的随身物件吗?”

    后面一个黑脸膛的汉子过来,递上一个破碗:“我爹天天拿这个碗吃饭,先生,你给好好算,我就一个爹,可不能丢了。”

    废话,没听说谁有俩爹。

    崔九阳暗自摇头,这人怕是有点愣。

    他接过碗来,随即起卦。

    卦象熟悉……跟之前算的那卦一模一样。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