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甚至把这十三个字在搜索引擎里翻来覆去地查了三遍,得到的结果寥寥无几,全是一些艰深晦涩、看不懂的理论论文摘要。
他的胸口堵着一团火,烧得他五脏六腑都疼。
“我高考考了630分,在南何省也算高分了,结果第一志愿的AI专业没录上,被调剂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专业!”
“【航天生态内循环系统工程】!”
“这他妈是什么天坑专业啊?听都没听说过!”
他几乎是砸着屏幕打出这几行字,每一个字都浸透了他的愤怒和委屈。
“毕业了能干嘛?去月球上种土豆吗?”
最后这个充满了自嘲和绝望的比喻,彻底引爆了群里积压的负面情绪。
沉默被打破。
“别说了,我【深海高压环境城市建设理论】,这是准备让我去海底建亚特兰蒂斯吗?我连游泳都不会啊!”
“你们都算好的,看看我的!【社会行为学在蜂群思维中的应用】,我……我是要去当蜂王吗?”
一个个完全新颖的专业名称,被新生们用截图的方式甩进群里,仿佛一场“比惨大会”。这些专业,无一例外,都带有“交叉学科”的标签,听起来宏大无比,却又****到让人心慌。
被调剂的恐慌,像是病毒一样在群里扩散。
而就在此时,另一位以680分考入龙海大学的状元级学霸,ID名为“晓灵不灵”的林晓灵,则在群里表现出了她的另一种迷茫。
在市郊一栋安静的别墅里,林晓灵坐在自己整洁的书桌前。墙上挂满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种竞赛奖状和三好学生证书,它们是她过去十八年辉煌战绩的勋章。
她的人生,一直是一张规划得井井有条的地图。上最好的小学,考最好的初中,进省重点高中,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最终,以全省理科前十的成绩,毫无悬念地拿到了龙海大学的录取通知。
她本该是最笃定的那一个。
可现在,她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
她的电脑屏幕上,是龙海大学的官方网站。设计极简,充满科技感,却也冰冷得不近人情。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在网站上找到任何与“课程表”、“教学大纲”、“学分要求”相关的信息。
结果是,一无所获。
传统的大学信息架构在这里完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被命名为【‘创世’级项目】的版块。
【月球基地生态内循环系统模拟】
【AI辅助抗癌新药研发】
【下一代光刻机核心光源研究】
每一个项目都像一部科幻电影的标题,宏伟、壮丽,却也空洞、遥远。它们有项目负责人,有研究方向,有最终目标,唯独没有告诉学生,第一步该怎么走。
这对于一个习惯了跟着老师的课程表,一步一个脚印,将知识点逐个攻克的尖子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她赖以成功的整个体系,在这里,似乎被完全颠覆了。
看着群里那些关于“天坑专业”的哀嚎,林晓灵的指尖在键盘上空悬停了许久。她反复斟酌着自己的措辞,既怕显得无知,又怕流露出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最终,她打出了一行礼貌而克制的话。
“大家好,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人知道龙海大学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我看了官网,上面完全没有传统的课程表,只有一个个的【‘创世’级项目】。”
“我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生,习惯了跟着老师的课程表,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但龙海大学这种全新的‘项目制’学习模式,让我感到很无所适从,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万一我跟不上项目进度怎么办?”
如果说,陈勇的抱怨点燃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怒,那么林晓灵的提问,则直接击中了另一部分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好学生”内心最深处的焦虑。
连省状元都感到恐惧了。
这个认知,让群里的气氛瞬间沉入了谷底。
“天啊,学霸都慌了,我们这种学渣怎么办?”
“是啊,我就是想安安稳稳读个大学,拿个文凭,这项目制听起来也太吓人了!”
“我连C语言都搞不明白,还搞什么‘创世’项目?这不是开玩笑吗?”
“完了,我感觉我四年毕不了业。”
“退学还来得及吗?我想去复读了……”
之前那种“比惨”的戏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实的、能渗透骨髓的恐慌。
对未知专业的恐惧。
对全新模式的无措。
对自己能力的深度怀疑。
三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发酵成了一种粘稠的、令人窒息的“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