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 第八十章 国家队

第八十章 国家队

    高副县长继续宣布:

    “这次危机,张副厂长压力山大,却没有乱了方寸。他无条件支持革新,顶住了质疑,这份担当值得全厂,不,全县所有干部学习!”

    话音稍顿,他看向另一边:“还有周铁牛同志,忠于职守,发现问题当机立断,替厂里挽回了一笔不小的损失!经调查组和军分区提议,厂党委研究决定,即日起——”他提高了声音,“火线提拔周铁牛同志为军品一分厂生产副厂长!”

    掌声更响了,而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那个真正化解危机的人身上——王铁山。

    他那手化腐朽为神奇的“稻壳炼钢”,被高副县长亲自写进了一份厚厚的报告,字里行间尽是赞叹。这份报告,连同关键的检测数据,直奔省里,成为技术突围、自力更生的鲜活例子。

    从此,在省机械厅和国防工办领导那里,“王铁山”这三个字,不再平平无奇,它意味着奇迹发生了。

    风暴过后,高副县长和钱东海副部长想法一致:这个已升级为省级战略的军品项目,事关重大,万无一失就得靠王铁山。没错,必须给他更大的担子,让他真正成为项目的核心……

    周末夜晚,风波暂歇。王铁山,回到了家中。

    灯下,他仔细考校妹妹王银贵的功课。

    王银贵不仅功课全优,那本被王铁山戏称为“家庭财政总账”的物资消耗记录本,更是被她记得井井有条、清晰无比。

    看着妹妹在灯下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再看看那本堪称“艺术品”的账本,王铁山决定再推她一把。

    他掏出一张崭新的十元“大团结”和一沓比钱还金贵的工业券,放到妹妹手里。

    “银贵,下周日不用待家里了。拿着这些钱票,去县里的废品站、供销社、新开的自由市场,都转转,看看。”

    “不用买任何东西。”

    “只记下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的价格。””

    “回来给我列一张,安阳县主要物资的详细价格清单。”

    他要开始有意识、系统性地培养妹妹对价值、市场和商业的敏感度。

    就在安阳县军品生产步入正轨,他省城独立技术王国也渐渐成型之际,王铁山接到了省机械厅陈克明主任亲自打来的长途电话。

    电话那头,陈主任的语气充满前所未有的兴奋,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

    “铁山!你现在立刻、马上,来趟省城!”

    “你被正在我省秘密勘探的国家煤炭部勘探队看中了!”

    “他们碰到一个天大的项目,也撞上了一块我们省从未啃下的硬骨头!”

    “他们指名道姓要你!”

    那封盖着“国家煤炭工业部”鲜红大印的特急商调函,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素来平静的县机械厂炸开了锅!

    消息是主管生产的张副厂长,亲自通过厂区高悬的大喇叭宣布的。他的声音激动得微微发颤,透着无上的荣光。

    “喂!喂!全厂职工请注意!全厂职工请注意!”

    刺耳的电流声一过,张副厂长那变了调的声音响彻厂区上空,“现在播报一则特大喜讯!”

    “经国家煤炭工业部与省机械工业厅联合研究决定:特聘请我厂军品一分厂总技术顾问,我们安阳县的英雄——王铁山同志!作为‘国家级特邀专家’,即刻启程赴国家西南重点能源勘探项目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技术会诊!”

    广播响起的瞬间!

    奇迹车间里,赤膊上身指挥最后总装的周铁牛,猛地停住手中沉重的扳手。

    他慢慢抬起头,望向那传出激昂声音的大喇叭。

    饱经风霜的黑红脸膛上,先是愕然,随即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僵硬笑容。

    他没欢呼,也没呐喊,只是无声地咧嘴笑着。

    滚烫的、满是骄傲的泪水,顺着他刀刻斧凿般的皱纹肆意流淌。

    他身后,那五十名王铁山一手带出的年轻徒弟,从短暂的呆滞中瞬间回神。

    震天的欢呼顷刻爆发,几乎要掀翻车间屋顶!

    “嗷——!!!”

    “王老师牛逼!”

    “听见没?!国家队!咱老师要去国家队了!”

    “哈哈哈!从今往后,谁敢说咱们是草台班子?咱们就是国家队预备役!”

    这是团队的荣耀!这一刻,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腰杆子,笔直得不能再直!

    主厂区里,那些曾怀疑、嫉妒甚至敌视王铁山的工人们,在听到这如同神谕的消息后,心中的杂念瞬间烟消云散。

    只剩下纯粹的震撼与敬畏。

    “咱……咱厂这是真要飞出真龙了!”

    “我的天!我早说过王顾问不是一般人!你们当初还不信!”

    “以后出去,咱也能挺着胸脯说,国家煤炭部的特邀专家,是打咱厂出去的!”

    退休在家的李建业,独自坐在院里光秃秃的老槐树下,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文。

    当广播里传来那个他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名字时,他端着茶杯的手,硬生生僵在半空。

    他缓缓抬头,浑浊失神的眼睛,失焦地望着窗外秋风里飘落的枯叶。许久,许久,才长长地叹出一口气。

    那叹息里,有不甘,有认命,更多的是无人察觉、英雄迟暮的无边落寞。他知道,自己,已彻底成了这个崭新而疯狂的时代,抛弃的旧符号。

    而王铁山本人,听到广播时,正独自待在他亲手建起、充满无限可能的实验室里。他全神贯注,优化着那张画满复杂电路图的图纸——那是他亲手改造的中频感应电炉的控制系统。

    广播声清晰入耳。

    他却只是平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油污浸透的抹布,仔仔细细擦了擦手。

    内心没有狂喜,只有山岳般沉甸甸的责任感。舞台越大,肩上的担子就越沉。他清楚,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必须比所有人都更稳!

    广播最后,张副厂长用近乎嘶吼的声音,宣布了一个让全厂职工振奋的决定:

    “为了欢送我们的英雄出征!也为了庆祝咱县机械厂获得这史无前例的荣誉!厂党委研究决定:明晚在大礼堂,举行一场最盛大、最隆重的全厂欢送联欢会!县里和军垦农场的领导,都将亲临现场!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英雄壮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