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 第三百七十二章 绝命空降,103师挺进曼德勒

第三百七十二章 绝命空降,103师挺进曼德勒

    林小泉是103师521团三营二连的一名战士,出身奉北哈城附近。

    祖辈是齐鲁人士,后来闯关东,进入了奉北一带地区。

    随着北满政府的成立,以及奉北野战军的建立。

    土地改革!

    开始在北满地区遍地开花,也就是那个时候,林小泉知道了奉北野战军。

    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支愿意为穷人作主。

    一支杀鬼子超级狠,抗战决心极强的军队。

    那个时候,林小泉就追随一个屯子里的同乡,一起加入了奉北野战军。

    而此时,奉北野战军也在招募新兵。

    上过两年学的林小泉,被募兵办的同志看上了。

    在林小泉表示愿意加入奉北野战军的新军,再之后转战东南亚地区之后。

    林小泉便成为了奉北野战军麾下,大夏国远征军第8军103师的一名普通战士。

    再之后!

    就是强度极大的训练,而像林小泉这种兵都是被挑选出来的。

    那时候的林小泉甚至进行过好几轮的空降训练。

    从最开始的胆怯、害怕。

    到之后的习以为常,适应。

    林小泉甚至可以达到了在夜间顺利空降的水平。

    而整个103师,也是一群通过了考验与选拔。

    具备夜间空降能力的精锐。

    如今,站在C47运输机的舱门口。

    夜空中呼啸而来的罡风一阵阵袭来,刮得林小泉脸颊都有些生疼。

    不过林小泉!

    依旧是无所畏惧。

    靠近C47运输机的舱门处,林小泉纵身一跃。

    黑色的夜空中!

    繁星点点!

    无数黑点,极速坠落。

    简直像是一幅坠向地狱的世界级名画。

    众所周知!

    空降本就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一着不慎!

    士兵就可能因为空降而受伤,甚至是牺牲。

    更不要说是夜间空降。

    夜间空降,将整个空降行动的难度简直是拉满了。

    不过针对夜间空降行动,103师早就训练、排练过许多次。

    在林小泉之前,就有精锐伞兵部队先行一步。

    确定了降落区域,以便后续部队降落。

    对此,苏长青可是参考了不少诺曼底登陆战中,伞兵夜间空降的案例。

    因此,夜间空降的难度虽然拉满了。

    但并不影响103师伞兵部队,成功降落。

    高空极速坠落下,强风刮得人的脸颊生疼。

    不过包括林小泉在内的所有103师空降兵们,脑袋依然保持着绝对的清醒。

    随着高度的迅速降低。

    林小泉拉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

    下降速度!

    猛然降低!

    再之后,便是无数黑点朝着预定降落区域飞去。

    此时,预定降落地点的上空风速并不快。

    这对于空降兵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临近地面时,林小泉采用标准的“着陆五要点”姿势:脚踝、小腿、大腿、臀部、侧背肌肉群依次着地并滚动,以吸收冲击力。

    随着降落伞的缓缓落地。

    林小泉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这一次降落,随着降落伞的缓缓落地而宣告成功。

    此时,那数百架C47运输机已经离开。

    将下一部分的空降兵士兵,带到此处空域。

    对于空降兵部队而言,集结与战斗是夜间空降最困难的一环。

    也此,苏长青也吸取了二战时期大不列颠帝国和灯塔帝国的经验。

    像“蟋蟀”玩具哨:这是灯塔帝国陆军101空降师等在诺曼底登陆中使用的最著名的识别工具。

    它发出的“咔嗒”声(一下咔嗒声作为询问,两下作为回应)是一种简单的敌我识别方式。

    口令:使用事先约定的挑战-应答口令。

    对于伞兵而言,伞兵落地后,首要任务是找到任何友军。

    然后由军官或士官带领,循着探路者设置的信号或枪声,向预定集结地点移动。

    由于极度分散,很多时候只能形成由不同单位人员组成的“杂牌”小队投入战斗。

    这对于大不列颠帝国以及灯塔帝国陆军而言,无疑是战斗力的极大削弱。

    甚至会造成可怕的混乱。

    但在基层组织极度完善,并且擅长使用三三制战术的大夏国远征军103师的战士而言。

    就不在话下了。

    换言之,分散!

    其实更能展现出103师强大的组织战斗能力。

    只要三个士兵能够碰到一起,远征军103师就能迅速组建战斗小组。

    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苏长青原本所在的那个世界中,就充分展现过。

    在对天竺国的战争之中,大夏国的三名战士就采用三三制战术。

    自发编成战斗小组!

    这三名英雄就充分运用经典的三三制战术队形,不仅端掉了天竺国军队2处重炮阵地,还与1个步兵连的天竺国军队血战一天,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作为轻步兵之王!

    临时组成的战斗小组,依然能够爆发出极为强大的实力。

    林小泉将降落伞处理完毕之后,立刻从取出了一款专门提供给伞兵使用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这款自行车,也被称之为“哈城空降兵用折叠自行车”。

    众所周知,作为“天生就被包围”的兵种,伞兵往往都会执行一些深入敌后的渗透行动。

    而大部分伞兵在降落到地面后,他所拥有的唯一交通工具就只有他的双腿,这也极大的限制了伞兵的机动性和活动范围。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便很快衍生出了诸多可投送的伞兵用轻型战斗车辆。

    而诸多空降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则是更为特殊的一种,因为可以单兵携行并随士兵一起投送。

    同时由于无需耗费燃料,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便于维修,因此这种简易却不简单的载具在战斗中显得更加有效。

    对于山下奉闻率领小鬼子陆军,横扫东南亚地区。

    甚至迫使八万多大不列颠帝国殖民军投降的这一战例。

    苏长青当然清楚!

    而在这一战中,自行车则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兵贵神速的道理!

    小鬼子懂得,苏长青更懂。

    而当年在五台山根据地的时候,苏长青为了解决军队的机动性。

    在无法令军队迅速成长为机械化部队的情况下。

    苏长青就选择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战马!

    组建骑兵团,乃至骑兵师。

    另一种,就是生产大量的自行车。

    毕竟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生产起来并不困难。

    而且其机动性颇强,且不耗油料。

    要不然,小鬼子怎么会喜欢这种交通工具?

    在那个时候,苏长青就极为重视自行车的生产。

    等到了奉北!

    苏长青在生出训练空降兵部队的想法之时,生产一款适合空降兵部队使用的折叠式自行车。

    也就成了苏长青考虑的问题之一。

    此时,奉北野战军生产自行车的工艺和水准已经颇高。

    适合空降兵部队使用的折叠式自行车,也在这个时候诞生。

    林小泉正在组装的这款哈城牌折叠自行车,就是由哈城自行车厂生产出来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