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四合院::开局送易中海去大西北 > 第167章 搞定土匪山

第167章 搞定土匪山

    张安平爬到山顶的时候,这边没有任何防御,毕竟百米高的悬崖,陡峭度最低都是八十多度,最高就是垂直了,这种情况除非会飞檐走壁。

    但是张安平偏偏是个个例。

    四十五分钟,张安平成功上来了。

    上面有一排树,都不大,但是有大腿粗,足以承受人类的体重。

    张安平迅速把三根很粗的绳子扣死在树干下面,每根绳索都拽了一下,确定安全后,直接丢下一块石头,示意他们可以顺着绳索慢慢上来了。

    这三根绳子就是安全绳,哪怕他们攀岩失败,也能保下一条命,所以上去的速度反而比张安平要快一些。

    没有后顾之忧就是最大的优势。

    第一批三个人上去了,他们迅速把三根绳索再次套在树上,这样就多了三根安全绳。

    持续三个小时后,安全绳多达三十根,不能再增加了。

    每隔半小时,便有三十人登上山顶。

    张安平没有再关注戍边团,而是开始肃清周边的隐患,观察鬼子所在的营地,那边火把通明,看的清清楚楚。

    里面有120个鬼子,剩下的都是二鬼子土匪,人数大约100人,他们还在持续发展下线,伪装成猎户,经常下山打家劫舍。

    而上去五百人,进山的下场道路上堵着一千人,分散在各处,只要土匪逃下山,必死无疑。

    兵分两路。

    爬上山的人在徐团长亲自带领下悄然进入山寨内,这边是山寨的大后方,只有几个巡逻的会堵在小路上。

    那几个巡逻人员都是编外二鬼子,被警卫排摸近,一人一个,匕首直接刺入他们的咽喉。

    “安平,要不要和我一起换上二鬼子的衣服进去玩玩?”徐团长笑着问道。

    张安平翻白眼,说道,“你是团长,不要胡说八道,你要是死了,我可不会指挥五百人的部队作战。”

    随后,张安平带一支精锐排进入寨子,穿着鬼子和二鬼子的衣服,悄无声息杀死制高点的敌人,占领了制高点。

    灯光两关两开,暗示徐友邦带人潜入寨子内部。

    他们有内部的地图,也知道鬼子精锐驻扎在何处,其余地方都是二鬼子在看守。

    张安平解除所有哨点,便不再参与进攻,他可是非常惜命的。

    哒哒哒……

    轰轰轰……

    霎时间,五百位精锐开始进攻,哨点高处的机枪手配合进攻,顿时土匪山内火光冲天。

    又一个排的人沿着那条崎岖小道进入天然堡垒内,把里面的敌人杀死,迎接山下的千人大部队进攻。

    双面围攻,除非对方逃出到北面。

    可惜徐友邦带领的部队犹如天降,且都悍不畏死,机枪手,迫击炮,狙击手,非常齐全,一轮炮击后,对方的重武器库被端了,火光冲天。

    没了重武器,那帮人就只能等死,或者是突围。

    可惜所有的高点都被拿下。

    二鬼子疯狂往山下逃,可惜现在山下已经被完全控制住,还有大批军队朝身上冲,在半山腰的天然堡垒处就相遇了,这直接是一面倒的大屠杀

    没了二鬼子的牵制,一个团围攻一个连的鬼子,哪怕他们的装备再精良,也是如屠狗一般。

    没有一个活口,土匪山被正式拿下。

    这里是天然的营地,是团部的最佳位置。

    徐友邦立刻汇报给了师部,这次他的功劳可是立大了,直接升一级是没任何问题的。

    张安平不管这些事情,沿着山路来到山下,坐上军车便一路返回村大队。

    这时候天都没亮。

    张安平就在北林场大队对付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大队部的电话便响了起来,是来自机械厂的电话。

    苟二猴兴奋的浑身颤抖,他双眼通红,披头散发,跟个疯子似的。

    道爷终于成了。

    超级锁,内部机关一环扣一环,,想要靠外力打开基本不现实,必须拿到特定钥匙才能打开。

    只要通过张安平的审核,便可批量生产了。

    张安平接到电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欣喜,这年头的超级锁再好也会被时间淘汰,但是短暂给机械厂输血还是没问题的,若是能搞到一些外汇自然就更好了。

    “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效果,机械厂允许失败。”张安平甚至都没看到图纸,但是相信苟二猴这种盗圣,他认为打不开的锁心,就很难打开。

    苟二猴大喜,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啦。

    挂断电话,张安平来到农田,现在村子发展的很好,可耕种良田达到上万亩,还有山林地,松树林等等,四轮拖拉机,拖拉机,耕牛若干。

    现在加上知青,已经有了七个小队,规模比起大屯大队大了一倍有余。

    张安平伸手把远处的佟凡召唤过来,佟凡现在是大队的代理会计,识字,算术极好,而且从小经商,耳濡目染的,当一个村子的会计还是很轻松的。

    “佟凡,现在村子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张安平问道。

    佟凡说道,“安平书记,现在咱们北林场大队的灌溉渠不太够,而且这地势没有足够的排水渠,一旦发生水灾,基本上没地方逃。”

    张安平来了快三年了,这个地方并没有发生过水灾,但是没发生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

    张安平来到一处高地,俯瞰着北林场大队,向西北方延绵七八里地,地势确实不太好,四周山地起伏,若是被水淹了,跑都跑不掉。

    张安平拿出白纸匆匆画了一个图形,然后一笔贯穿南北,又从西北方画了一笔。

    “挖两条排水渠,通往东北的断崖处,再挖一条南北方向的灌溉渠,这三条渠要做到互通,旱时浇灌,涝时排涝。”张安平说道,“佟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让王主任指导七个小队通力合作,争取到年底解决这件事。”

    三千多口劳动力,再加上一些半劳力的家属,挖通三条渠是很难的,但是未必没机会。

    张安平再次踏上南山山顶,眺望大屯大队和北林场大队,发现主要的灌溉渠全靠一条横跨东西的河水,非常单一,极容易发生干旱或者内涝。

    看来这次灌溉渠和排水渠必须把大屯大队也带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