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四合院::开局送易中海去大西北 > 第148章 建造小学,秋收开始

第148章 建造小学,秋收开始

    接着上工。

    棒梗的工作量只比一个成年人少三成,比一个妇女干的任务还要重,还没地方说理去,说理就挨打,说不定还会被打的更狠点。

    棒梗的饭量是一顿一个窝半窝窝头,根本吃不饱,还想吃肉呢,不断哭着喊着要秦淮如给自己搞点红烧肉。

    但是去求了傻柱多次,他压根不敢在机械厂抖勺,更不敢从里面带饭盒回来,而且傻柱现在对贾家已经彻底没了兴趣。

    有了许大茂,还要贾家干啥啊。

    而且易中海每个月雷打不动的给易中海寄钱,现在每个月是五块钱,不再是十块了,他想吊着傻柱,又不想傻柱身上有太多钱。

    即便有五块钱,傻柱也可以过的很滋润了,偶尔能买点肉或者鸡蛋跟许大茂一起改善一下伙食。

    ……

    一个月后,现在的农活就是简单的除草了。

    张安平召集了两个大队的干部一起开会。

    “我开门见山,不浪费大家时间,你们都知道机械厂需要的工人最少都是初中文凭,而且都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想要发展就必须有高中文凭,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教育重视起来,至少也要让村子里的孩子上到初中,不论男女,所以我提议由我们两个大队集体办个小学,钱由我们北林场集体账户上出,小学老师到时候就由知青点的知青担任,但是选拔的知青一定要思想端正,不能带坏孩子……这是我写的初步方案,大家看看,如何合适,那就这么敲定了,如果不合适,我们北林场自己搞。”

    张安平把策划书递给了众人。

    但是村书记和村长,大队长都没去看,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压根看不懂。

    “我坚决支持张安平同志的想法,大家也都看到了,自从安平同志到了我们村子,现在家家户户有余粮,家家户户有余钱,养鸡场现在扩大了,源源不断的给村子里创收,给公社创收,他的思想格局,不是我们能够到的,他认为对的事情,肯定要比我们更正确。”关安山第一个举手同意道。

    随后,大屯大队的书记,村长,小队长纷纷举手赞同。

    王主任知道村集体的情况,有那么多人帮忙挣钱,再加上今年的任务完成度已经达到了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五,若是再建立一个小学,那今年的优秀先进集体,北林场势在必得啊。

    “我也支持安平同志的提议,安平同志是中专生,懂得比我们多,站得高,看得远。”王主任沉默少许,觉得还是建个学校比较好。

    于是,全票通过。

    各村抽调劳动力就开始建造小学。

    而张安平通过苏厂长的关系,搞了一批砖头,瓦片,水泥。

    学校清一色的红砖和红瓦建造,至少安全很多,而且关键时候还能拿来当避难点使用。

    小学地址就放在两个大队的中央位置,位置居高,地势平坦,不容易被水淹,而且种植庄稼收成差,地质太硬,非常适合建造学校。

    听说要在这边建造小学,北林场的人最支持了,他们知道上学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报名上工建学校。

    大屯大队四个小队来了一百多口壮劳力,还从隔壁大队请来几个木匠。

    这件事就交给了王主任和关安山负责,至于粮食,张安平负责搞定,钱财就由大队账目上出。

    原本是打算北林场全出了,但是关安山等人不好意思,就出了三成,七成由北林场出。

    ……

    这边小学一开始建,知青们,有文化的劳改犯就起了心思了。

    必须要去当老师!

    当了老师,不仅仅每天满工分,还能有一点额外的空余时间,绝对比上工轻松多了。

    可是他们都知道,这件事只能由张安平拍板,否则谁也做不了主。

    于是,张安平成了香饽饽。

    送礼的送礼,有的女知青甚至想把自己当礼物送上门,比如乔小米,苏倩等等。

    她们为了能够当老师,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张安平可不想在农村闹出问题,自己已经有了姐妹花了,做人不能太贪心,所以都坚决拒绝了那帮疯子。

    这年头为了工作,为了改变命运,真的有很多人愿意干出一些丧心病狂的事情,哪怕是村里的女人也一样,何况是上过学的知青呢。

    为此,张安平提前跑路,把村大队和小学的事情全部交给王主任,还特意把六个小队的小队长叫出来特训了一会,还给每个院子安排了三个联络员,两个暗处监督他们权力的人。

    只要有滥用权力的人奴役或者其他的劳改犯,那就直接永久下放,再无机会。

    所以小队长是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不敢作妖,除非需要单独教育的人,比如贾家,这样才会被针对,狠狠的教育。

    搞定村子里的事情,张安平便去机械厂继续他的研究。

    他懂得多,看得多,别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他骑着牛过河,最多需要几次实验就能成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物力。

    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快,可以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县乃至市的发展。

    张安平也不抢占功劳,主动把一半的功劳拱手让人,带动他们一起发展,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家自然一起发力,一起扛事情,因为他们知道离开了张安平,他们什么也干不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秋收。

    张安平规定好机械厂只要完成任务,立刻下工坐车返回农村抢收抢种。

    张安平不担心机械厂出问题,这帮人可没有正式的编制,工位都属于村集体的,只要敢闹事,立刻换人。

    但是村大队可不一样,那帮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若不是被先进个人这个大饼吊着,估计早就闹起了。

    今年六个大队竞选一个先进个人,再配合先进集体,只要不是杀人犯,不是严重的思想错误,就可以改变成分这个帽子,成为贫农成分。

    农忙的时候,大家都卯足了力气干活。

    张安平躲在山顶的大树上,拿着望远镜盯着每个人,看看谁是真心实意的干活,谁又带着表现的欲望在干活。

    牛羊丑陋的表演永远躲不过老虎的虎视眈眈。

    所有人都以为张安平不在村子里,实际上张安平把六个小队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内。

    最惨的可能就是棒梗了,年纪最小,却干着比成年妇女还要多的活,而且吃的还不多,农忙的时候给两个窝窝头,算是犒劳牛马了。

    不过有几个因为成分问题过来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干活是真给力,不仅仅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还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助,而不是口头上说说的那种。

    易中河就是口头上的那种,跟易中海一个鸟样,已经被拉入黑名单了。

    苏倩,乔小米也是如此,总想着投机取巧,之前想趴在张安平身上吸血,看没有机会,这才不得不把目光放在那些有工人身份的人身上。

    刘光齐,中专生,现在是机械厂的技术工,虽然没有工资,但是有白面补贴,是潜力股。

    傻柱,许大茂,都是工人,而且是厨子,放映员,潜力也不错,可惜傻柱文化不高,不喜欢打扮,也不喜欢讲卫生。

    而许大茂问题也不小,整天娘叽叽的跟在傻柱身后。

    阎解成这一家年轻人更没多大希望,整天干活都抠抠嗖嗖的,阎埠贵的习惯是永远都改不掉了,蹭人烟抽,跟人拉关系,套近乎,就想着占点便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