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我只是一个守法商人。”陈秉文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作为市民,配合廉署打击贪污腐败,是我的义务。”
茶室角落里,两名记者正疯狂记录着这一幕。
廉署调查主任陈志明脸色阴沉地盯着不断闪烁的镁光灯,意味深长的看了陈秉文一眼,什么也没说,押着面如死灰的林督察快步离开了茶室。
林督察被廉政公署带走调查的消息,第二天就登上了《星岛日报》的第三版。
虽然报道只是简单提到“卫生署一名林姓督察涉嫌贪贿被请去协助调查”,但明眼人都知道,被廉政公署盯上的人,十有八九都跑不掉。
陈记糖水首次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港人视野。
卫生署的反应比预想的还要快。
陈秉文新买的报纸还没看完,卫生署新派来的督察就主动上门了。
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姓马,戴着金丝眼镜,说话一板一眼。
“陈生,这是你们的新许可证。”马督察从公文包里取出文件,“之前耽误的时间,我们很抱歉。”
陈秉文接过许可证,发现有效期直接给批了三年。
他不动声色地收下,心里清楚这是卫生署在撇清关系。
“马督察,我们工厂的卫生标准......”
“我看过了,很规范。”马督察推了推眼镜。
说着,马督察突然压低声音:“林督察的事......署里也很震惊。”
他顿了顿,“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卫生署不想再惹麻烦,只要陈记守规矩,他们也不会刻意刁难。
陈秉文点点头,算是收到卫生署的示好。
送走卫生署的人,陈秉文回到陈记食品厂,召集钟强等人开始糖水试生产。
陈记食品厂现在有六名工人。
除了钟强、阿昌、阿炳是之前腊鸭厂的老员工,另外三人是高振海从劳工处新招聘的。
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靠经验和手感,但工业化必须靠数据和流程。
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这个转变,陈记糖水的扩张计划必然会受到阻碍。
事关陈记糖水的未来,陈秉文必须亲自坐镇。
“老板,温度计显示98度了!”钟强盯着不锈钢蒸煮锅上的温度计,声音里带着兴奋与紧张。
陈秉文快步走过去,仔细观察锅中翻滚的红豆。
“再等两分钟,然后加入陈皮。”陈秉文的声音平静有力,“阿昌,准备记录:第一批次,1号锅,98度下料,时间上午9点17分。”
这是陈记食品厂工业化生产的第一天。
忙了一上午,初步确定好几款糖水的标准化生产工艺。
陈秉文坐下来刚想喝口水,永隆银行的周明哲经理就打来电话,告知八万贷款已经获批,下午就能到账。
这两天租厂房,买原料,这段时间赚的钱差不多花光了,贷款再不到账,陈秉文都准备去找周明哲了。
午饭时分,听到许可证了下来,银行贷款马上就能到账,陈国富、汪巧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批下来就好,批下来就好。”陈国富搓着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
一月二十日,湾仔市政局的礼堂内,一年一度的维园年宵摊位竞标正在举行。
几个衣着讲究的茶餐厅老板聚在一角低声交谈。
维园年宵市场的四个熟食摊位,对大型餐饮集团来说食之无味,对小摊贩又门槛太高。
再加上时间只有七天,投入却要几千上万元,更是让不清楚内情的人不会来参与竞标。
这也就导致维园年宵熟食摊位,几乎是在几个固定的商家轮转。
陈秉文带着高振海走进来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两个年轻人,衣着普通,在这群老江湖眼里,不过是来看热闹的雏儿。
陈秉文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高振海则有些局促地挺直腰板,努力装出沉稳。
竞标开始。
拍卖师声音平板地念着规则:“……维园年宵市场熟食档口一到四号,底价每个档口五千港元,价高者得。一次加价不低于五百。”
“一号档口,底价五千!”
“五千五!”
拍卖师话音刚落,一个茶餐厅老板立刻熟稔的举起号牌开始报价。
“六千!”
“六千五!”
价格在几个茶餐厅老板之间来回攀升,很快被推至八千。
这时仿佛有默契一样,竞价速度开始慢了下来。
“八千一次......八千两次......”
“一万!”一个清亮的声音从后排响起,不高,却足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后排。
陈秉文平静地举着手中的号牌。
茶餐厅老板们面面相觑,脑海中只有一个疑问:“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是谁?”
“一…一万?”拍卖师也愣了一下,一次加价两千,直接把一号档口的价格拉升到历年最高。
拍卖师不得不向陈秉文确认一下。
在得到陈秉文肯定点头后,拍卖师开口问道:“这位先生出价一万,一号档口!还有加价吗?”
短暂的沉默。
“一万第一次!一万第二次!一万第三次!成交!一号档口归这位先生!”
拍卖师的木槌重重落下,会场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几个茶餐厅老板交头接耳,不时回头打量这个陌生的年轻人。
“文哥......”高振海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座椅扶手。
一万港币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薪水,就为了七天的摊位?
陈秉文面色如常,只是轻轻拍了拍高振海的膝盖。
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拍卖台上,对周围的骚动充耳不闻。
维园年宵市场的游客流量有几十上百万,为了方便游客,四个熟食摊位分别设在维园年宵的四个中心区域。
确保游客不管在哪个区域,都能就近饮食。
这么好的一个既能赚钱,又能扩大陈记糖水影响力的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陈秉文今天是抱着哪怕八万元全部用出去的决心。
所以,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震慑住其余的竞争对手。
“现在竞拍二号档口,底价五千!”
接下来的竞标,成了陈秉文一人的舞台。
“二号档口,底价五千!”
“一万!”陈秉文再次举牌。
“一万一!”一个茶餐厅老板终于按捺不住。
“一万五!”陈秉文眼皮都没眨。
“......”
“......一万五第三次!成交!二号档口归这位先生!”
“三号档口......”
“一万五!”
“......”
无人再应。
“四号档口......”
“一万五!”
拍卖槌落下。
尘埃落定。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
四个档口,平均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元入手!
远超底价近三倍!所有人像看疯子一样看着那个站起来的年轻人。
高振海激动得手都在抖,低声道:“文哥,全拿下了!四个!”
陈秉文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走!签约去!”
走出市政局时,高振海的双腿还在发抖:“文哥,四个档口就花了五万五......这得卖多少碗糖水才能回本啊?”
“维园年宵日均人流量在五到十万,最后一天是通宵,人流量可以达到二十到五十万。
转化率至少要按照30%计算,七天可以卖出十五万到三十万份餐食。
哪怕每份按最低一元一份的糖水计算,总收入也能有十五万,更何况这还没计算品牌溢价。”
见高振海已经被数字弄的有些迷糊,陈秉文笑道:“你只要记住,经此一役,全港岛都会知道陈记糖水!”
回到陈记食品厂,工人们听说老板豪掷五万五千元拿下全部档口,个个目瞪口呆。
钟强惊讶的问道:“老板,那我们得准备多少糖水才够卖啊?”
陈秉文没有直接回答钟强的问题。
而是对着众人安排道:
“阿海,明天一早就去劳工处。再招三十个手脚麻利的,最好是做过餐饮的熟手。
钟强,你负责带人把红豆、莲子这些能提前处理的原料都做成半成品。
在维园年宵开市的前一天,开始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
维园年宵这种场合,肯定不能只卖糖水,与之搭配的还有现场烹煮的咖喱鱼丸、咸水角等点心小吃。
只要提前做好准备,陈秉文根本不担心到时候会没有东西卖。
次日《东方日报》头版刊登:“糖水大王豪掷五万五!竞得维园年宵四个熟食档。”
一时间,港岛餐饮界有心人开始四处打听陈记糖水是何方神圣。
《东方日报》的报道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港岛餐饮界激起层层涟漪。
福临门茶餐厅里,老板张世昌将报纸重重拍在桌上,震得茶杯叮当作响。
“扑街,弄的我今年一个档口都没拿到。”
几个昨天一起投标的茶餐厅老板围坐一起,传阅着当天的报纸。
“这个陈记什么来头?”荣华酒家的李老板眯着眼睛。
“据说是深水埗的一间糖水铺!”
“这个陈记是不是前几天报纸上报道,那个举报卫生署官员的?”
一个茶餐厅老板突然插话,手里还捏着半块叉烧酥。”
他的话让现场气氛一下安静下来。
“你确定?”
张老板狐疑的问道。
“应该不会这么巧吧。”
另一个老板安慰道。
“我让人了解下。”张老板猛地站起身,走到收银台,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阿威,去查查深水埗那家陈记的底细!”
电话那头传来阿威含糊的应答声,张老板烦躁地挂断电话,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他转身对众人道:“不管是谁,敢抢我们的档口,就得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深水埗桂林街上,陈记糖水铺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汪巧珍和张婶忙得脚不沾地,原本早晨没多少人买的糖水,今天竟然卖出去两百多碗。
“阿珍,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来买糖水?”张婶擦了把汗,小声问道。
汪巧珍可没有看报纸的习惯,自然不知道这一切是由于陈秉文昨天的竞标。
“对啊,我也在纳闷。”
松记甜品店。
老板和三个伙计无所事事站在店门前,心情复杂的望着对面的陈记糖水铺。
造成这一切的陈秉文此时根本没心思关心这些。
四个熟食档口,糖水虽然有陈记食品厂统一制作,但现场还需要大量厨具设备来加热和售卖。
为了控制成本,肯定是采购二手厨具性价比最高。
鸭寮街二手厨具商店自然是最佳选择。
以极低的价格买好四个摊位的厨具,陈秉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深水埗布料市场。
陈记糖水在维园年宵的档口需要统一视觉设计,他计划用醒目的红底金字招牌,搭配印有“陈记糖水”LOGO的围裙和旗帜,形成强烈的品牌辨识度。
既然要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统一的档口设计,统一LOGO,统一服装这些基础元素必然不能少。
布料市场里,陈秉文的手指抚过一卷鲜红的绸缎。
这颜色正适合年宵的喜庆氛围。
“老板,这匹红布全要了,再配金色丝线。”陈秉文对摊主说道,“另外,我需要五十套围裙,后天取货。”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闻言眼睛一亮:“后生仔,这么急?加急费要三成。”
陈秉文眉头都没皱一下:“可以,但做工必须精细。围裙胸前要绣“陈记糖水”四个字,字体要统一。”
离开布料市场,陈秉文看了看腕表,已经下午三点。
距离维园年宵开市越来越近,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不少,时间一点不能拖延。
“文哥!”高振海气喘吁吁地跑来,“劳工处那边招到三十人,都是熟手,钟强正在厂里培训他们。”
陈秉文点点头:“走,回厂里看看。”
陈记食品厂内,机器的轰鸣声比往日响亮许多。
新招的工人排成三列,在钟强的指导下学习标准化操作。
“红豆必须浸泡六小时,陈皮要提前......”钟强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
陈秉文站在门口观察了一会儿,对高振海的说道:“阿海,你也要多向钟强学习怎么标准化生产糖水。
以后这个厂子的管理我准备交给你,你可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
高振海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好的,我一定认真把整个流程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