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他陪着苏芮安来到医院进行常规产检,试图用行动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彩超室内,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影像,语气带着一丝职业性的惊喜:“看,胎儿的形态很清晰,这是双胞胎啊。”
“双胞胎?”苏芮安愣住了,“医生,我们做的是试管婴儿,当初只植入了一个胚胎,怎么会是双胞胎呢?”
医生调整了一下探头,更清晰地指向屏幕上的两个区域:“不会错的,你们看,这里,还有这里,明显是两个独立的孕囊和胎心搏动。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等月份再大一些复查,那时候会更明显。”
回到诊室,爱旭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将具体情况向医生说明——试管婴儿只植入单一胚胎。医生听完,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存在。可能是你们后期进行的中药调理,极大地改善了身体内环境,男性活力增强也是有机会的,在植入胚胎的同时,自身也自然排卵并受孕了。从目前的检查报告来看,确定是双胞胎。”
听到“身体条件改善”,两人原本紧绷的心情有了一丝松动,甚至涌起一丝隐秘的开心——这说明,自然怀孕的机会依然存在。然而,这短暂的欣慰瞬间被更大的阴影覆盖。
回到家,那温馨的布置此刻却让爱旭感到窒息。他知道,不能再隐瞒了。他深吸一口气,在苏芮安面前坐下,姿态是前所未有的低微和坦诚。
“芮安,”他声音干涩,“医生说的情况……我,我确实不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向你坦白。”他艰难地开口,“就在昨晚,我……我在KTV,喝醉了,和黄湘……”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苏芮安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震惊,没有暴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无力。她看着眼前这个她曾深爱、也曾怨恨、如今关系复杂的男人,一种巨大的荒谬感攫住了她。
良久,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带着认命般的清醒:“爱旭,你让我说什么好呢……”
她抬起眼,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看来,你还是去魔都吧。公司那边不是一直有拓展的计划吗?你留在这里,这些事……总是会缠上来,没完没了。”
她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为大局着想的无奈:“否则,一旦事情传开,你对黄飞,怎么交待?”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爱旭所有的辩解和侥幸。他不仅面临着自身生理问题可能被揭穿的恐慌,更面临着对苏芮安的再次背叛,以及即将摧毁与黄飞家族关系的巨大风险。
去魔都,看似是事业的拓展,此刻却成了维系表面平衡、避免全面崩盘的唯一退路。家庭的温情脉脉与资本世界的冷酷算计,在这一刻以一种最残酷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将他推向了一个必须立刻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
鹏城资本市场的硝烟暂告一段落,爱旭将公司日常事务交由几名核心高管负责,自己则带着一支精干的孵化辅导团队,悄然返回了家乡漳城。
这一次归来,心境与以往大不相同。少了些许商海搏杀的凌厉,多了几分沉淀与回归的平和。
他首先通过“旭安慈善基金会”,向家乡再次捐赠了三百万元善款,用于支持本地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份不事声张的回馈,是他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最朴素的感恩。
随后,他便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对县里两家具备潜力的龙头企业进行上市资格孵化辅导的工作中。比起在二级市场翻云覆雨,这种培育实体、助力家乡经济造血的过程,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踏实感和成就感。
就在他沉浸于这份脚踏实地的工作时,手机震动,是苏芮安发来的信息。
经过一个月的再次检测,结果确认——是双胞胎无疑。医生依旧守口如瓶,没有透露性别,但对于他们而言,这早已不重要。苏芮安在信息里写道:“反正也不强求,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是女儿就行。”(意指通过试管婴儿确定的性别)。
看着这行字,爱旭长长地、缓缓地舒出了一口郁结在心中多年的浊气。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喜悦与解脱的暖流涌遍全身。这不仅意味着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意味着他自身恢复了生育能力!那个曾是他最大短板和隐秘伤痛的心结,在此刻烟消云散。
几乎同时,他下意识地想到黄湘那边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说明上一次的意外,并未造成不可控的后果。两大潜在危机同时解除,这无疑是命运给他最好的礼物,是天大的喜讯!
巨大的欣慰与感恩之下,他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决定,再次以基金会名义,向正在抗旱救灾的家乡父老捐赠了一百万元。这一次的捐助,少了几分策略性的考量,更多是发自内心的“还愿”与分享喜悦。
站在漳城熟悉的土地上,看着捐款汇出的凭证,爱旭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满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 “好人有好报” 的福祉。当他将目光从纯粹的资本逐利,转向慈善、家乡建设与培育实业时,命运似乎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了他最渴望的安宁与圆满。
资本的战场依然存在,未来的挑战也不会少。但此刻,在家乡的暖阳与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希望中,爱旭找到了内心久违的平静与力量。这段蛰伏与沉淀,不仅是为了规避风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重塑,为他下一阶段的征程,注入了更为深厚和稳健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