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股海拾金 > 第五百二十二章 茶道探讨

第五百二十二章 茶道探讨

    李主任抚掌笑道:“好小子,不仅学会了品茶,还学会了说茶!说得很好,尤其是‘与茶对话’一句,深得茶道三昧。下次你若是有空儿到我办公室来,我教你如何‘与茶对话’。”

    众人皆笑,茶室内的气氛愈发融洽。李总放下品茗杯,饶有兴致地接话道:“爱旭这番话说得确实到位。不过李主任,您这‘壶盅双杯泡法’的手法,我看着还有些门道没看明白。您这手腕一转一合之间,茶汤怎么就服服帖帖地全流入品茗杯,一滴不洒?我在鹏城也试过几次,总是难免溅出几滴,失了雅致。”

    李主任呵呵一笑,重新取过一套闻香杯和品茗杯,放慢动作演示起来:“李总观察得仔细。这关键啊,一是在‘转’,二是在‘提’。你看,手腕向内旋转时,要借助一股巧劲,像是把茶香‘兜’住;向上提的时候,速度要匀,力度要轻,感觉像是用气息把它‘引’上来,而不是生硬地拉扯。”

    他一边说,一边分解动作,那清亮的茶汤果然如丝缎般滑入品茗杯,水面平静无波。

    “妙啊!”李总赞叹道,“原来是‘引’而不是‘拉’,这其中的意念差别,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看来我这办公室里的茶具,回去得重新拿出来,好好练练这‘意念’了。”

    “正是此理,”李主任点头,“茶道茶道,重在道心。手法是外功,心静才是内功。心不静,意不专,再好的茶也泡不出神韵。”

    这时,一旁一位一直安静品茶、气质温婉的王丽娟微笑着开口:“李主任这话让我想起古人说的‘茶禅一味’。在这忙碌的公务之中,能有这么片刻,静观水流、细嗅茶香、慢品余韵,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修行,能让浮躁的心沉下来。我们搞文化工作的,尤其需要这份静气。”

    李主任表示赞同:“王老板说得对。茶,说到底是一种媒介,它连接的是人与人,人与心,人与天地。我们通过这一杯茶,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的滋味,更是当下的宁静和自在。”

    他转向爱旭,眼中带着鼓励和考较的意味:“爱旭,你刚才说了环境和茶,那你说说,你觉得今天这泡茶,最重要的‘一味’是什么?”

    爱旭这次没有太多迟疑,他感受着口中尚未散尽的茶香,回味着刚才整个行云流水的过程,诚恳地说道:“我觉得是‘敬’。”

    “哦?怎么说?”李主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敬茶、敬水、敬器、敬人,也敬自己这一刻的时光。”爱旭缓缓说道,“我从您泡茶时专注的神情里,从您给我们奉茶时的手势里,甚至从我们大家此刻安静品饮的状态里,都感觉到了一种庄重和珍惜。因为这份‘敬’,所以这一切才显得这么美好,这么有仪式感,让人印象深刻。”

    “说得好!”李主任由衷赞叹,“‘敬’是茶礼的核心。你能体会到这一层,今天这茶就算没白喝。看来你小子的悟性,比你这张只会拍马屁的嘴强多了!”

    众人闻言再次哈哈大笑,爱旭也不好意思地挠头笑起来。

    茶香袅袅中,李主任再次执壶,为众人续上温暖的茶汤。窗外的阳光斜斜照入,在茶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时光在这一刻仿佛也慢了下来,只剩下茶水注入杯中的清响,和朋友们之间会心的微笑。一场原本可能流于形式的公务品茶,因着对茶道的深入交流,变成了一次心灵上的短暂休憩和滋养。

    茶过数巡,壶中的茶汤渐渐转淡,但室内的暖意和融洽的气氛却愈发浓郁。李主任见大家已是满面怡然,便知时机恰到好处。他并未立刻起身,而是从容地将最后一道茶汤均匀分入各杯,笑道:“俗话说‘七泡有余香’,这铁观音的使命算是圆满完成了。各位,茶性易染,最好不留残汤在壶中,我们这次品茗,就到此为止。”

    众人皆颔首称善,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满足感。

    李主任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茶具。他先是“清壶”,将茶壶和茶杯中的叶底尽数倒入一旁的茶盂或称“茶渣桶”,然后用热水再次烫洗所有壶、杯、盅,用茶巾细细擦干,最后将茶具一件件归位,恢复茶席最初的整洁与宁静。这一系列“收具”的动作,与他之前泡茶时一样,带着一种沉稳专注的美感,仿佛为整个茶事画上了一个优雅的**。

    “真是全程皆享受啊,”李总看着李主任收具,感慨道,“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一个环节是仓促敷衍的。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回去我也得把这套‘有始有终’的仪式感学起来,不能只泡不收了。”他的话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

    爱旭主动起身,帮着将众人面前已空的品茗杯和闻香杯收回茶盘,动作虽略显生涩,但态度十分认真。李主任看着,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茶具收拾停当,窗外的天色也已近黄昏。李主任站起身,爽朗地笑道:“茶也品了,道也论了,各位若是还不急着走,我这儿还有些今年的明前龙井,虽不如铁观音这般醇厚,但别有一番清雅,不如我们再……”

    “可别了,李主任,”李总连忙笑着摆手,“再好的茶,一次也不能贪杯。‘饮罢清风生两腋’,这美妙的感受得留到下次再续。今天已经叨扰太久,我们也该告辞了,让您忙了一下午。”

    其他人也纷纷起身,表示谢意和告辞之意。

    李主任也不再强留,笑着送客:“哪里的话,与知己同饮好茶,是人生乐事,何来叨扰之说。李总,咱们说好了,下次你去寻摸点好水,我这儿备着茶,咱们再交流。我现在安排车辆送各位回酒店,后续大家的行程有需要的话请直接联系我。”

    “好的,一言为定!”李总痛快地答应。

    李主任看向爱旭:“小旭的今天表现不错,悟性可以。下次来,可就不光是动嘴皮子了,得上手实操。”

    爱旭赶紧点头:“一定一定!谢谢李叔指导,下次我来给您泡茶,您得多指点。”

    众人说笑着走向门口,彼此间的距离仿佛因这一下午的茶聚而拉近了许多。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那铁观音的兰花香和粟香,萦绕不散。

    李主任带着众人离开了茶室。只见肖林正引导着司机倒车,便招呼肖林过来,说道:“肖林,你和爱旭是同学,这段时间给你自己时间,照顾好爱旭,他有什么需要的车或其它安排,你自己看见办就行,到时候到财务室申报即可。““好的,李主任!我保证让爱总宾到如归!“李主任趁着众人没有注意,悄悄地对肖林说,”还有任务也要完成,到时候有你的好处。“,肖林一听立马敬礼并保证完成任务。说完就同众人上了政府的中巴车驶往酒店。

    等车辆走远,李主任回到茶室内,他看着已然收拾妥当的茶席,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那把尚有余温的朱泥小壶,仿佛一位将军抚慰着并肩作战后的老战友。室内安静下来,只有夕阳的余晖洒在茶台上,宁静而祥和。

    他又在茶台前静坐了片刻,回味着刚才的茶香与谈笑。一场成功的茶事,余韵悠长,足以抚慰接下来案牍劳形的时光。

    而对于离去的爱旭等人来说,这个下午的体验也绝非仅仅是喝了一杯好茶。那行云流水的技艺、那宁静致远的氛围、那关于茶与道的交流,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或许会在他们未来的某个忙碌或焦躁的时刻,带来一丝清凉和平静的回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