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空气带着凉意。
陆昭靠近门卫室。一个军装老汉蜷在硬木椅子里,头一点一点,干瘦的身体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军官宿舍门卫是个大灾变时代的老兵,右臂残缺,腿脚不便。老头脾气很暴躁,看谁不顺眼都会骂两句,仿佛所有人都欠他一条命一样。
他名字叫张小牛,年级大了之后就让人叫他张老牛。
陆昭最初与门卫老头也不太融洽,每次跟张立科出去喝酒都要被训斥没有纪律。边防不是部队,且能在营地基本都是换防休息,他管那么多能与人和善才怪。
后来发现张老牛对蚂蚁岭很了解,陆昭便虚心请教,两人慢慢就熟悉起来。
两年前,陆昭救了张立科后才知道这小老头是他的二叔。
张老牛老态干巴的眼眶里迸发出一缕杀气,见来者是陆昭,神态肉眼可见松弛下来。
他也有失眠症,与陆昭不同,他是战争后遗症。
“我准备调去养休院,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陆昭靠在门卫室的窗框前,老兵眼睛睁开一条缝,嗓音冷硬问道:“谁来接替你?”
“还不确定,覃泽、梁飞、张彦峰三人中选一个。”
“志大才疏,好小利忘大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话我爱听,你呢?”陆昭再次问道:“我都要挪窝了,你还打算在这门卫室耗多久?以你的资历,早该进养休院了。”
老牛作为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与自己父亲应该是同一批应征的。
“你小子倒是教训起我来了,你不也留在这里吗?”
老牛不屑发出轻笑,道:“这身老骨头早就在那场仗里埋了一半了,剩下这一半搁这儿挺好。离开这哨位,我这后半夜的觉更没着落。”
“在这儿打盹好歹还能醒,去了养老院躺床上,身上插满管等小姑娘来换尿不湿,那才叫活受罪。”
陆昭沉默了片刻,他能‘嗅’到张老牛的精神。
他走在名为“战场”的独木桥上,时时刻刻都战战兢兢。实际上距离地面只有一步之遥,可依旧不愿意下来。
陆昭只需要用精神力轻轻推一把,他就会落地。
下一秒,张老牛眼皮开始打架,一低头就趴在桌上酣然入睡。
“一直以来你能睡着要归功于我,你不去养休院可就睡不着了。”
陆昭脚步有些摇晃返回宿舍。
整个房间空荡荡的,墙壁与地板乃至仅有的家具都被他涂成白色。
这是陆昭自己自创的精神宫殿,用来锚定他的精神,用极致的空与简对抗精神世界的混乱
剔除一切能让人产生温暖情绪的事物,钢铁般的精神需要火来淬炼。
所以陆昭从不认为自己应该跪下,倔强要比圆滑更接近钢铁。
他闭目躺上硬床板上,比起精神的尖啸,肉体上的不适更能辅佐他入眠。
呼吸,再呼吸……
不知过去多久,陆昭再度陷入了精神世界的泥潭之中。
医者不能自医,他能帮老兵短暂平复精神,却无法帮自己面对精神世界的侵扰。
过去他选择闭上眼,任凭混乱的精神海啸如山峦崩塌般倾倒下来,让一切呓语、污秽、绝望淹没自己。
等待意识的彻底昏厥,那是唯一能获得的短暂休息。
现在陆昭要向前走,双手握拳抵在前方坚定的稳步前进。
他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沉没,他要穿越精神世界的泥潭。
他需要一束光,用来刺破夜幕。
彼岸的对面,有着能让他挣脱困顿,咬断枷锁的力量。
忽然,眼前豁然开朗,天净地空,四方穷极,意为混元。
老道士居中盘坐,似谪仙在世。
他睁开眼睛,眼里透着惊讶与错愕之色,继而多了一抹欣赏。
“居士道心坚定,实乃仙才。”
-----------------
精神世界,混元。
老道士笑盈盈道:“我本以为居士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再次感应到这混元之境,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
赞赏之意言语表,能进入混元本身就已经算是天赋异禀。如今看来陆昭要在此之上,比年轻时候的自己更加天姿卓绝。
陆昭感受到周遭的宁静,紧绷的精神渐渐松弛下来。
他敛去方才对抗精神泥潭时的冷硬,对着老道士弯下腰去,行了一躬。
“承蒙道长授业传道,陆昭不敢推迟。”
他不知道古代作揖具体姿势和忌讳,避免弄巧成拙,不如弯腰来得实在。形式或有欠缺,但心意必到。
“居士言重了。”老道士嘴上推脱,可面上的高兴之意毫不掩盖。
“你能抵达混元全靠自身本领,贫道虽痴长些年月,也不过是依循天道,略尽一点引路之责罢了。”
陆昭心中思索该如何答谢对方,转念决定以诚待人。
太功于心计只会落了下乘,对方作为活了五百年的神仙人物,与自己本就不是对等的。
他开门见山说道:“陆昭愿拜道长为师。”
气氛微微沉默,老道士随即发出一阵爽朗的长笑,声震庭前,音如海啸。
“居士有向道之心,贫道亦有传薪续火、广延道统之念,但如今你我缘分未到。”
陆昭的天赋极好,也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
如今陆昭依据传道授业拜师的理由也诚意十足,但老道士觉得时机未到,有些事情过于轻易决定不好。
陆昭微微一怔,眼里掠过一丝茫然。
他想过对方会拒绝,可如今这算婉拒吗?
老道士似能洞察人心,安抚道:“缘分总会到的,只是不是现在。”
陆昭为人果决,立刻抛开杂念。
既然对方直言时机不到,那便不是虚与委蛇。他不喜欢悬而不决的被动姿态,更习惯用行动换取价值。
他又道:“无功不受禄,有什么我能帮到道长的地方?”
老道士问道:“贫道一个人呆了五百年,对外界一无所知。居士与我说说现在的神州吧,我朝如今是哪位朱氏子嗣登大位?”
陆昭面露异色,心想道长对朱家还挺忠心的,五百年过去还想着朱家能掌权。
他回答道:“道长,大明已经亡了,如今是炎联邦。”
此话一出,老道士明显愣了一下。
随即没有如陆昭预想中情绪激动,只是眼神微微一动,仿佛一滴水落入古井转瞬便恢复平静。
老道士缓缓开口:
“秦一统天下,不过二世而亡。强汉绵延数百年,亦逃不过分崩离析。便是那盛极一时的大唐,终究也归于尘土。”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无奈,却绝无对朱明王朝的狂热执着。
这位曾在庙堂沉浮的老道士,深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铁律。
大明的灭亡令他感到错愕,却也不是不能接受。
“王朝兴替,如同潮起潮落,本就是天道运转之理。五百年春秋更迭,大明气数尽了,亦是命数使然。”
“是贫道一叶障目了。”
老道士的务实与通透让陆昭心中的刻板印象瞬间消融。
古人从不愚昧,只是在不同的历史车轮下行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