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65章 他立刘弗陵为储,赐死其母,以防外戚干政——!!

第265章 他立刘弗陵为储,赐死其母,以防外戚干政——!!

    【连年征伐,令大汉国力日益凋敝。】

    【百姓困苦,仓廪空虚,流离失所。】

    【然而刘彻不思息民,反而加重赋役,卖官鬻爵,并将盐铁酒业尽收国有,虽充实了国库,却使百姓愈发雪上加霜。】

    【甚至传出饿殍遍野、人相食的惨状。】

    【此时,匈奴经十余年休养生息,元气渐复,而汉军在穷兵黩武下,逐渐露出疲态。】

    【李广利十万西征大宛,三年损兵折将,只换得宝马三千。】

    【赵破奴攻匈奴左贤王大败,被俘,之后几战,汉军皆失利。】

    【晚年刘彻求仙问道,迷信巫蛊,太子刘据遭奸人陷害,被逼兵变,最终自尽,皇后卫子夫殉死,卫氏一族尽亡。】

    【刘彻于是下诏罪己——史上首个皇帝罪己诏,轮台诏。】

    【诏书中,他公开承认过错,否决继续扩大战事的建议,转而倡导与民休息。】

    【太子刘据死后,他立刘弗陵为储,赐死其母,以防外戚干政。】

    【并托孤霍光等辅政。】

    【一切安排妥当后,汉武帝驾崩,享年七十。】

    天幕最后,回顾了汉武帝晚年的诸般失误。

    卫青、霍去病相继离世,大汉再无骁将,屡战屡败。

    连年用兵,令国库空虚,百姓凄惨。

    更有巫蛊之祸动摇国本,皇后、太子、皇孙相继身亡。

    大汉差点因此倾覆!

    之前天幕播放的视频里,其实已经做过解读。

    所谓的巫蛊之祸,本质上就是汉武帝亲手导演的一场清洗,用来削弱卫氏的权势。

    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有没有感情?

    当然有。

    可刘彻骨子里终究流淌着老刘家的冷血政治基因。

    该下手时,他绝不会心软。

    巫蛊之事虽然闹得极大,但其实始终在刘彻掌控之下。

    当太子刘据举兵谋反时,汉武帝从甘泉宫火速赶回长安,亲自坐镇指挥。

    他迅速调动京畿三辅军队,合围太子兵马,当机立断,斩草除根。

    事后清算同样干脆果断——

    像任安这类拥兵观望之人,立刻被剥夺兵权,下狱处死,完全不给局势继续恶化的可能。

    所以说,巫蛊之祸虽株连甚广,但除了开端的混乱,整个局面始终牢牢掌握在刘彻手里。

    晚年的汉武帝,依旧是那个汉武帝。

    无论判断还是手腕,依然凌厉无比,丝毫没有昏庸之象。

    反观那位风流天子李隆基。

    安史之乱前后的荒唐操作,早就把最后的威信败光,大唐险些就此崩溃。

    他如今,也不过是个只会沉迷女色的垂暮老头罢了。

    评价汉武帝,其实极难。

    因为他的生命太长,留下的政绩太多,功与过同样显眼。

    可这些举措,却深远地影响了两千年后的华夏。

    他是个极致的帝王。

    收钱,他是第一;花钱,他也是第一。

    征伐,他是第一;开疆,他仍旧是第一。

    甚至连求仙问道,他也要争个第一。

    他就是一个由“极致”组成的复杂帝王。

    所以这样的人,无法用“功过相抵”四个字草草盖棺。

    要真说他的错,那就是犯了所有“千古一帝”们都会犯的毛病——

    活得太久。

    若是早些把皇位交给太子,或许也不会留下后来的乱局。

    ……

    天幕对汉武帝一生的总结,诸帝并无异议。

    因为这些事,确实真实地塑造了两千年后的天下格局。

    无论武功还是文治,汉武帝都对后世有巨大贡献。

    后来的皇帝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其实都是在享受汉武帝留下的遗产。

    疆土、律法、制度,皆是从那一代代传下来。

    而这条路,始于秦皇,而真正推进到极致的,正是汉武。

    刘彻虽非开国,但无愧雄主。

    至于他的过失,也极其鲜明。

    骄奢、好战,让大汉国威远扬的同时,也让百姓苦不堪言。

    这的确是他的过错。

    但即便如此,纵观一生,他依旧配得上“千古一帝”四字!

    就在众帝讨论之际,天幕终于揭开了历史十大帝王榜单的第二名。

    【历史十大帝王榜单,第二位!】

    【千古一帝!】

    【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伴随着激昂的旁白与振奋人心的乐声,李世民之名响彻诸天位面!

    ……

    贞观时期!

    李世民先是愣了片刻,随即仰天大笑:“哈哈哈!果然有朕之名!”

    悬而未落的心,终于稳了。

    太子问题?笑话!

    朱元璋、刘彻不也都有太子之乱?

    依旧不妨碍他们位列千古一帝!

    自己也一样!

    他心中暗自傲然:“第二……也算不错!”

    可嘴角勾起的笑意,却早已出卖了内心的得意。

    不过,谁能压过自己,拿到第一?

    难道是尧舜禹汤?还是汉文帝?

    若真如此,他倒也服气。

    ……

    大秦!

    始皇微微颔首,神色平淡:“唐太宗,果然入榜。”

    后世帝王推崇李世民,早已不是秘密。

    他能位列第二,算是实至名归。

    只是,始皇心底还是隐隐刺痛:

    若无“二世而亡”,这第一该是他秦皇所有!

    扶苏见状,立刻安慰道:“父皇即便未登榜,也是儿心中的唯一千古一帝!”

    始皇沉默片刻,淡淡道:“虚名而已,朕更在意大秦能否万世长存。”

    ……

    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到李世民名列第二,心里总算安定。

    “对对对,朕骄奢、朕穷兵、朕闹巫蛊……可朕依旧是千古一帝!”

    说话底气,硬了不少。

    刘据也点头:“孩儿亦想看看这唐太宗究竟何人,竟能让诸帝如此推崇。”

    刘彻心里顿时不痛快:

    你小子不学你亲爹,倒去学别人?!

    ……

    大宋时期!

    赵大颇为佩服:“唐太宗能文能武,开创贞观盛世,果然榜上有名!”

    赵二却撇嘴:“不过太好虚名了,不如刘邦那般洒脱。”

    赵大瞪了他一眼,心中暗骂:你也配评价?

    ……

    洪武时期!

    朱元璋放声大笑,震动殿宇:“唐太宗才第二?!依咱看来,他至少得是第一!”

    他语气笃定:“既然如此,那这榜首之位,必是汉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