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61章 杀功臣?他不否认!那能怪他心狠吗?

第261章 杀功臣?他不否认!那能怪他心狠吗?

    “扶苏。”

    “你带上李斯他们,一起制定出一套更适合大秦的官制。”

    “咱们大秦吃亏,就吃亏在创立得太早。”

    “可如今有了天幕视频,一切都不一样了。”

    “只要改革制度,便能让治理天下的效率大大提升!

    始皇帝当即将任务交给了扶苏。

    这是扶苏确立太子身份后,第一次接到父皇的明确命令。

    “诺。”

    “儿臣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扶苏满怀信心。

    这些天幕视频,让他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治国之道。

    尤其是后世各朝的经验教训,对当下大秦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

    汉武帝时期!

    “明太祖立下开天辟地之功,难道还不配称千古一帝?!”

    “驱逐元人,重建中华,本就是无上功勋。”

    “更何况他在位时,能够与民休养生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不再饱受战乱之苦!”

    汉武帝刘彻,天纵雄才,心怀千秋万代。

    对他而言,击退匈奴是必行之事,也是为了万世基业!

    他看待朱元璋时,也有着相似的感慨。

    老朱用短短十余年,就让国力迅速增强。

    这一切都与他的治理分不开。

    “我先前就说过,明太祖的武功固然耀眼,但更值得效法的,是他的文治。”

    “你要记住,治理天下不能只讲仁弱,该果断时必须果断。”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驾驭群臣。”

    天幕里批评老朱对臣子太过严苛。

    可刘彻却觉得,治国就该如此。

    不然律法如何推行?!

    他素来喜用酷吏。

    在他看来,只有这类人,才能成就帝王所愿。

    “别以为用酷吏就是不仁。”

    “如何任用臣子,本就是大学问,你还差得远呢。”

    太子刘据听得安静,只是点头,并未多言。

    刘彻见状,心里清楚他并没真听进去,不由叹息一声。

    ……

    贞观时期!

    “驱逐胡虏,重建中华。”

    李世民口中低声复诵着朱元璋的誓言,心潮澎湃。

    若他也处在元末的乱世,定会同样揭竿而起!

    “明太祖,果然是一代英杰。”

    “不仅平定乱世,更能安定天下!”

    “元末的百姓处境,比我武德初年还惨。”

    “可朱元璋仅用了十几年,便让天下焕然一新。”

    李世民心中颇为感慨。

    他接手大唐时,国力同样凋敝。

    历经多年修养,才逐渐恢复元气。

    所以他尤能体会老朱的艰难。

    “明太祖的确千古罕见。”

    “只是他对待功臣,手段太过凌厉。”

    “开国之勋纵然触法,也不该株连过度。”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才低声说道。

    在他眼里,朱元璋的功绩毋庸置疑。

    可他对功臣的整肃,简直令人胆寒。

    不是一个个清算,而是一批批清洗!

    洪武四大案牵连数十万人,死亡者更是以万计。

    听得长孙无忌心惊胆战。

    他忍不住瞥向李世民,心中暗自打鼓:陛下该不会也要学老朱吧?

    李世民见状,顿时明白了他在想什么,笑着摆手。

    “你说得对,明太祖的功绩无双,但杀戮确实过盛。”

    “那些功臣立国有功,就算要依律处置,也该宽容一些。”

    “连坐株连,反而让人心惶惶。”

    “至于我——是绝不会走那条路的。”

    李世民这话,不只是安抚群臣,更是他的真心。

    他手下大臣,大都识时务。

    就算有人谋反,他也只诛其人,而非灭其九族。

    若换成老朱……怕是早就血流成河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闻言,皆暗自松了口气。

    “更何况,为帝之道,当光明磊落。”

    “防备臣下固然必要,但也不能用锦衣卫般的密探之术。”

    “若皇帝整日监视臣子,实在不像话。”

    李世民甚至批评了锦衣卫。

    在他看来,帝王术就该堂堂正正,而不是随时提防臣子。

    长孙无忌等人闻言,也都点头称是。

    ……

    洪武时期!

    老朱望着天幕盘点功过,神色坦然。

    天幕说得没错。

    他对百姓确实仁厚,丈量土地、兴修水利,让天下恢复生机。

    在朝制上,他也做出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

    但杀功臣?他不否认!

    那能怪他心狠吗?

    这些人偏偏要自取其祸!

    老朱眼里容不得沙子。

    若是放纵功臣,世世代代必将腐化朝纲!

    “咱虽杀人无数,但依旧是千古一帝!”

    “为了百姓,为了大明,只能如此!”

    ……

    听到天幕批评,老朱不但没悔意,反而愈发坚决。

    开国元勋又如何?

    触法必死!

    他给过机会,可他们却屡次挑战他的权威。

    难道当了皇帝,就忘了自己曾提刀拼杀吗?!

    “天幕所评,儿臣觉得公允。”

    这种时刻,也只有朱标敢开口。

    其他人全都低头不语,生怕惹祸上身。

    “儿臣原以为,锦衣卫之举不合帝王之道。”

    朱标提到锦衣卫时,顿了顿。

    以前他多次劝父皇裁撤此制,认为监视群臣有失光明。

    可看过天幕之后,他忽然转变了看法。

    不是父皇苛刻,而是臣子不安分。

    老朱望着儿子,眼神中多了几分意外。

    这孩子,以前还劝自己仁厚来着,如今竟然改口了。

    ……

    康熙时期!

    “明太祖的确一代雄主。”

    “千古一帝,此言不虚。”

    康熙虽有些失落,却也不得不承认老朱的功绩。

    大清承袭大明法统,他必须肯定朱元璋的地位。

    以乞丐之身成就真龙天子,这份传奇,历代独一无二。

    不过康熙心里更惦记的,却是自己能否上榜。

    只剩三个名额了,难道会没有他?!

    “不会吧……就连胤禛都能入榜,我不可能落选。”

    想到这,他才稍稍安心。

    ……

    乾隆时期!

    “明太祖对汉人功绩斐然。”

    “这天幕一再强调,难道偏袒汉人皇帝不成?!”

    乾隆凝视天幕,心中暗暗不快。

    他觉得,自己和祖父,也不比那些汉人帝王差。

    “这最后两个名额,该当归属谁呢?”

    乾隆心里笃定,自己必然占据一个。

    剩下的不过就是两人之争罢了!

    不仅他如此,所有皇帝心中都在盘算,紧张得如坐针毡。

    毕竟榜单即将结束,只剩下三位帝王!

    他们,与朱元璋一般,都将被誉为千古一帝!

    正当众人屏息等待时,天幕再度震响——

    【历史十大帝王,第三位!】

    【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时期!

    见到自己名字出现,刘彻长舒一口气。

    他的位置,果然在榜单之中!

    而且还是第三位!

    千古一帝?!

    这四个字,他刘彻,当之无愧!

    在未见排名之前,他心中尚有几分忐忑。

    如今,终于可以挺直腰板了。

    毕竟他晚年闹出了那场巫蛊之祸,又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所以能否上榜,原本还是个未知数。

    可如今亲眼见到自己的名字列入其中,刘彻瞬间心气十足。

    也是嘛。

    他一生征战,拓疆万里,让汉威远播,难道还不配一个“千古一帝”的称号?!

    刘彻心情大好,爽朗的大笑声回荡在未央宫内!

    太子刘据第一时间便上前拜贺:

    “恭喜父皇,得天幕褒扬,位列千古一帝!”

    殿中群臣也纷纷俯身祝贺,声音此起彼伏。

    刘彻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收不住,心胸中更是豪情奔涌。

    刚刚才击退匈奴,凯旋大捷,如今又被天幕点名为“千古一帝”。

    此刻的汉武帝,怎能不意气风发?!

    ……

    大秦!

    嬴政见刘彻登上榜单,神色平淡,丝毫不意外。

    “早先天幕便已盛赞过此人。”

    “称其为民族之脊梁,果真不虚。”

    嬴政对这位汉武帝印象最深的,便是极重尚武。

    南征北讨,开疆拓土。

    虽然内政被折腾得一地鸡毛,民生困苦,晚年还引爆巫蛊之祸,导致太子被逼反、宗庙几乎动摇。

    可刘彻的功业依旧摆在那里。

    单说大汉的疆域,比起大秦确实辽阔得多。

    “儿臣也对汉武帝颇感兴趣。”

    扶苏忍不住插言。

    早在先前的视频中,他就已听过许多关于这位大汉雄主的事迹。

    只是那些讲述并不细致!

    让他记忆最深的,就是汉武帝晚年那桩巫蛊大案。

    天幕说他本意是要削弱外戚权势,结果不慎玩脱了,反而坑了自己的太子刘据,连皇后也惨遭逼死!

    即便如此,汉武帝仍能跻身千古一帝之列。

    足见其功业与手腕,确实非同凡响……

    ……

    汉高祖时期!

    “哈哈哈,好极了!”

    “咱老刘家果真是人杰辈出。”

    “十大帝王之中,竟有三个出自我刘氏一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